莫让教育总“宅”在课堂 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  
作者:郭雨菲  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  点击数10992  更新时间:2019-9-8 18:35:22  文章录入:秦恺  责任编辑:秦恺
 

近期,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一中高三班主任、地理老师兰会云带领11名毕业生骑行1800多公里研学旅行的新闻,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。一位教师的个体行为,为何会引起如此强烈社会反响。千里骑行,对教师、学生意味着什么,对于教育,又有着怎样不同寻常的价值。此次骑行,引发了你什么样的思考。

 

莫让教育总“宅”在课堂

高三八班 郭雨菲

2019年高考后,山西朔州市朔城区一中的班主任老师兰会云力排众议,带领11名毕业生骑行1800余公里的新闻引发人们踊跃热议,众多网友纷纷赞赏兰老师的教育理念。我认为,应支持“兰会云”们良好贯通学校课程与校外活动,立德树人,莫让教育总“宅”在课堂。

千里骑行,为尚存稚嫩的学子开拓视野,展现别样人间天地。

由北向南,学生们领略山川河泽之美,借助实践感受地理生态知识;长路漫漫,他们团结协作,担当配合,并切身感受社会释放出的善意与温情。旅途劳顿不仅仅使孩子们”野蛮其体魄”,老师在这一特殊课堂中的言传身教更如春风化雨般“润泽其精神”。经过这次体力与意志的考验,学生们收获了真诚乐观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,让教育融贯生活,别总“宅”在课堂,何乐而不为?

千里骑行,给予传统的老师家长以启示,促其更新教育观念。

于学生言,这可能是最好的成人礼,而对于兰老师,却可能是在拿职业生涯做赌注。带学生去骑行招致大部分校领导的反对,在临行前,校长依然放心不下。忧心孩子安全的家长嚎啕大哭,万般难舍。但兰会云细心负责的可贵品质与严谨周密的计划制定,最终促成了这样一次纯粹性、计划性强的骑行活动的圆满成功。归来时,孩子们安然无恙,收获良多。在做足充分准备的情况下,让教育行走在路上,又有何不可?

千里骑行,为很“宅”的中国教育上了一课,充分体现立德树人教育观念之价值。

应试教育中,对于学生的教育常囿于课本,忽略了对于健全人格、美好德行的培养。而兰会云的期许,是希望通过教育,学生们能够“成为拥有健康灵魂的个体”。旅途中,兰会云与学生们餐风饮露,同甘共苦,引导孩子们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念、价值理念。他大胆的尝试了一次为许多老师赞许,却又不敢、不能、无条件实施的教育方式,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,把教育延伸至校门外,良好贯通了学校课程与校外活动。他勇气可嘉,精神可敬,为很“宅”的中国教育上了一课。

类似的校外活动由于具有复杂性和现实的安全问题,可能难以被效仿、复制,或是被列为正规教学活动,但我们依旧可以从兰老师的教育实践中借以启示、反思。

国家层面,宜应弘扬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,构建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,推动教育延伸至课堂外。教师群体作为教育理念的直接践行者,不单要在课堂授业解惑,更需在课后传道育人,促进学生德才兼备,全面发展。家长作为学生的监护人,应积极更新教育观念,在保障孩子安全的前提下,积极支持老师组织此类活动,莫让教育总“宅”在课堂。

“千教万教,教人求真;千学万学,学做真人。”兰会老师勇于实践,让教育行走在路上,可钦可敬。我们由衷希望中国教育能真正融入生活,莫让教育总“宅”在课堂,真正发挥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作用。

2019825